【第1篇】
树欲静而风不止——读《城南旧事》有感
生死离别,是人生常态。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尽管心中已然知晓,尽管不说也不去想,但当真正面对还是会不舍、心痛。哪怕是听到或是见到在别人身上发生。
读了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我的心情惆怅了整个夏天。文中的故事唯美悲戚,令人惋伤。
“唉!越想越怕人,乖乖巧巧的妞儿!唉!那火车,俩人一块儿,唉!我就说妞儿长得俊倒是俊,就是有点薄相……”。宋妈说的话,我看了数遍。最初,只是想从话语中找到文中故事发展的线索,想要知道秀贞和妞儿到底怎么样了,当若有所悟似的突然明白宋妈的话后,我的眼泪瞬间溢满了眼眶。泪眼模糊却反复看着这段话,不想相信事是真的!
同情秀贞和妞儿的遭遇,可怜她们的不幸。假如当初秀贞的恋人没有一去不返,假如刚出生的妞儿没有被外公外婆狠心的遗弃,又假如秀贞和妞儿不去远方寻亲,至少她们现在还活着,还能在一起。每天相伴、游戏、读书……,过得平凡却快乐。秀贞的父母一定伤心欲绝,应该也会想着一些假如的事情。
我也经历过亲人的离开,也曾幻想假如的事情。
第一次是我的太奶奶。那时我还小,没有太多感受,但当看到爸爸跪在那里,我有些愕然,不知所措地站在爸爸身后,想去把他拉起来,身体却像是被魔法定住了,只轻轻地喊了声“爸爸”,爸爸温柔地应了我一声,我便被哥哥姐姐们抱走了。当时我想,假如太奶奶没有走,爸爸是不是就不用跪在那里,我不想让他跪着。
去年,我的大爷爷也离开了。现场的气氛和进进出出人们的表情加重了我的悲伤。我坐在那里,低头无语,轻轻啜泣。脑海中闪过很多假如:假如事情不是这样,或者根本没有发生;假如人还在,即使因为抽烟而时常咳不停;假如我们的相聚还是像从前一样充满欢声笑语,那该有多好。可这一切都是妄想,我知道!
好像是这样,事情常常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生死离别更是无法预料和掌控,假如的事情纵然再美好也只是奢望,不真实,也不现实。
透过干净的窗户,我看到蓝蓝的天贴上了白白的云,远处高高低低、颜色各异的建筑安静地站在下面,多像一幅画呀!窗框是画框,窗外的景物是画面,真美!心情突然好了许多,感觉天也没那么热了。好吧,就让我带着深刻且难忘的记忆,告别秀贞和妞儿,告别这个夏天吧!
【第2篇】
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童趣盎然;似一首淡雅含蓄的小诗,委婉而生动;像一幅京味风俗画,韵味十足;似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城南旧事》凭借其精湛的描述,生动的比喻,纯净的笔调,以及质朴的语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故事像一朵洁白的花徐徐展开。
年幼的英子在这个老北京的胡同遇见了太多太多的人:惠安馆的疯子秀真,突然变成小桂子的妞儿,草丛里莫名出现的神秘人,有着朱砂手镶金子的兰姨娘以及八卦的宋妈,一个接着一个的生孩子的妈妈,我的瘦鸡妹妹,酒瓶底儿。英子更加碰到过太多太多的事,秀真因爱痴傻的曲折经历,被秀真突然带走妞儿的痛苦记忆,与神秘人“我们看海去”的约定,撮合兰姨娘与酒瓶底儿的鬼点子,还有每年冬天会伴随着悠长驼铃声而来的骆驼队,更有爸爸的花儿落时,“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默念。诸如种种,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各色人物在上面动情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对我笑,有些人对我哭,有些人对我叹息,还有些人对我做鬼脸,更多的人对我诉说他们的离合悲欢,聚散离别。
《城南旧事》把一个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用从容的笔调轻松的描绘出来,不急不徐,漫笔成文,像生活一样。对身边人和事的想法,对童年的感受,对生活的感受会发人深思。但抛开这些,那些浓烈的京味儿,单纯的趣味会扑面而来,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桂花油、小毛驴、煤油灯,可以立起来的棉筒裤,糊白纸的墙,小贩们的吆喝声,被叫成“粗漏”的猪肉,以物换物的买卖方式。琐碎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趣事,会让人觉得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城南旧事》虽是一部以回忆为主的自传体小说,但它更像是一幅时代的风云微缩图。小说描写的虽是市井百姓的生活悲喜剧,但无处不以小见大,关注更为广阔的人情世态。正因为有了时代环境的衬托,小说内容才显得合理,人物命运才会更加难以把握,才会吸引一代又一代人阅读它,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