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如烟云的往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脉情思,让我们回味再三。
我曾感叹结局的悲哀,黛玉的抱撼而亡,宝玉的看破红尘,宝钗的夜对孤灯,以及贾府的衰败萧条;我也曾抱怨曹雪芹的狠心:“为什么不成宝黛的爱情,反使他们阴阳相隔,最后落得天各一方,人世间就真的只有忧愁与伤心的泪雨吗?放下这本书,却放不下一腔忧愁,放不下宝黛的爱情悲剧,放不下颦儿的苦。她有闭月羞花之娇美,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显出她的弱不禁风,她的泪眼朦胧,魂牵梦萦。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奇女子。魁夺菊花诗的潇洒,庐雪庵争朕即景赋诗的敏捷,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的军的淋漓尽致,令我折服,令数千万人为其倾倒。但细细品来,纤巧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着多少眼泪,多少心酸。身世的凄惨,寄人篱下的痛苦,谁人知晓?孤傲自许的清高,天真率真,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注定凄凉结局,泪尽而逝。
三月,花朵艳放,花香满天,黛玉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芬草菲飞的泥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与宝玉爱情的凄苦,本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人缘不好,使得原本疼爱她的贾母对她渐渐疏远,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使两人痛失所爱,黛玉含泪含恨而去,从此阴阳相隔,宝玉疯疯傻傻,后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奇苑仙葩草做北邙乡女。黛玉的悲剧,始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女子无才变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这一个悲剧典型,可能是为了告诉世人:那时还有多少才情兼备的女子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所淹没,在苦难中挣扎。
多少才子,厌恶官场,落得一生贫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托在这个奇女子身上呢?无人知晓。清冷的晚风撩起岁月的帘幕,斯人已去,后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