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读《红楼梦》后感
清朝曹雪芹著有传世至今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其经典使其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时只知黛玉、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真正读过方知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悲歌,是真实与幻境交织的一场梦,爱与恨、悲与愁,如过眼云烟又浓墨重彩地刻在每个角色的身上。曹雪芹也用自己一生写尽了那场梦。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巨作,它以贾府荣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故事为主线,将整个家族的起落,每个大观园中人物的经历都精巧细致地叙述出来。从黛玉十几岁离了父亲,投奔荣国府开始,不管是初见时宝玉怒砸玉石,还是之后诗歌互答或是黛玉垂泪葬花,两人仿佛是天生志同道合的伴侣。直到最后黛玉病榻缠绵,贾母将薛宝钗许配给贾宝玉,黛玉抑郁垂泪终日,直至绝望焚稿,独自而终,留给对方终世遗憾。贾府也日渐衰落,直至宝玉疯痴如病,最终出家随佛,红楼一梦才在虚幻境中完结。
大观园中人物角色数不胜数,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性格,每段故事都串联成贾府每天纷繁而真实的生活。以前初知其书,只知黛玉孤傲而冷僻,但当我真正读过,才体会到黛玉的独特魅力,让我由衷欣赏。
说到《红楼梦》,无人不道林黛玉,她在书中生存,却好像早已活在我们心中。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她相貌不凡,颇有不凡俗的清高态度,但性格要强,多愁善感。她能因一句话而伤怀半天,也能因一件事耿耿于怀。也许是她在贾府孤苦无依的生活,使她自卑而自强,导致其与周围环境似乎格格不入。她“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但美丽之下是心中的凄苦。宝玉是典型纨绔子弟,他深受宠爱,所以我觉得他不能够给黛玉真正的幸福,就像他在最后依父母之命娶了宝钗时的无能为力。林黛玉虽然看似柔弱,却拥有异乎常人的勇气,她的每一次哭泣都是为了她所追求的幸福,就连她自己,也是追求自己爱情的牺牲品。也许从表面,未必能看出她内心的强大。
黛玉敢爱敢恨,是书中塑造极其勇敢的女性角色,但书中还有其他的女性角色。宝玉的侍者晴雯性似黛玉,亦喜亦嗔,她的不羁与自由也正是我敬佩的。她的自我和追求正是可爱的表现;薛宝钗出身名贵,大家闺秀,她严谨温厚,她的聪明和机智让上至贾母,下至丫环都十分喜爱她。但她却最终也是到头来的孤独,因为她的追求早在封建教育下磨灭了。还有大大咧咧,俏皮可爱的史湘云,办事雷厉风行﹑功利心极重的王熙凤……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个性。
这本书反映了贾宝玉、林黛玉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的矛盾,但他们终究敌不过封建制度。这是需要怎样的勇气才会勇于面对,这是要怎样的不凡才会在芸芸众生中开辟一条新路——当自由与爱摆在眼前,他们会勇敢地追求,即使结局已成定局。最终林黛玉抑郁而终、宝玉出家随佛。这让人无不婉惜封建制度下的爱情悲剧。当贾府衰败,当一切美好流逝,林黛玉的高傲是无法存活的,她终究不会潇洒度日。也许死和离开,这表面的忧伤,是她这不凡之人不可言喻的美好。所以有时离开,不一定是终了。我们不可用以普通人的思想来量度他们的感伤。
《红楼梦》的文学造诣极高,不论是书中精致刻画,巧夺天工的诗词,复杂的人物,还是虚幻的描写,内容的串联,都让人感叹这部古典文学的魅力,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