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儒林外史》是很适合少年儿童,因为他有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这些都是助于我们认识社会与人生。
这是一部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共十六回,描写了近200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进行了成功塑造,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给予了生动描绘。其书作者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在这本我认为“杜少卿善心善举,郭孝子千里寻父”是我有感而发。
郭铁山20年来走遍天下只为寻父,杜少卿十分敬重他,为他帮了许多,临走时交给了一封信和一些银两。郭孝子辞别了杜少卿,来到了陕西,打听到了父亲在四十里外的竹山庵做和尚,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几次死里逃生,后在途中收一徒弟——木耐。几经周折,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找了这,郭孝子在竹山庵附近租了一间房,天天给父亲送吃食,半年后,钱也花完了,郭孝子天天做工挣了一些钱养活父亲,这样郭孝子的孝心传遍了大江南北。在现在的社会中,极少看见这样的好人了!胡适曾对《儒林外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破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
四大名著人人皆知,但《儒林外史》并不亚于四大名著。
【第2篇】
文学是比鸟儿飞得还遥远的梦想;比花儿开得还美的情感;比珍珠玛瑙还要珍贵的财富;比星星还要亮的智慧,是我们一辈子难忘的信念。
——题记
暑假里趁着有大把时间,我读了一本《儒林外史》,让我受益匪浅。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作者吴敬梓生于清代雍、乾两朝。当时,清王朝已经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政治、经济已达到矛盾尖锐程度。作者虽生于“科第仕宦多显著”之家,但由于作者的不善理财而败落。作者于是怀着“逝将去汝”的忿懑心情过起了贫穷生活。在此期间,其广泛接触社会中低下层人民生活,饱经生活艰辛,从而通过创作来对社会进行抨击、讽刺。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王冕、周进、范进、严监生、萧云仙等……
先儒们总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而到老都在那里背“四书五经,之乎者也”等,塑造了一个个死读书、读死书的典范。可到头来,两鬓斑白却未曾考取功名。这真是可笑。在笑古人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日里背诵政治、历史书的情形。以此为戒,我以后背诵政治、历史书时再也不能像古人一样死背书、书背死了,要不我不就是笑自个儿了?
《儒林外史》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既照出来古人的愚昧可笑,也照出了现代大众的可笑行径。电视、新闻、媒体时有报道社会上一些可恶行径——把父母抛弃、扶摔倒的老太太起来被诬赖……现代的人啊!当你们在为古人愚昧行径发笑之时,也请你想一想有没有做古人一样的蠢事。请别人让古人笑你!
文学是人生照明的灯,提着它,照亮前进的道路;文学是一对翅膀,插上它,让你越飞越高;文学是美味的佳肴,吃了它,让它为你充饥;文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