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奔马溅碎草屑,寒鸦震落瘦枝上的凝霜,冰河地,残叶黄,芦羽如雪,梦里来时,见你正在雪中央。我问路翁,春露起,秋时分,冬临处,能否告诉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韩育生《芦苇之伤》
《诗经》是中国最美的文学殿堂,它的博大精深远非言语可表。作为我国诗乐文化传统的古老源泉之一,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生动优美的词藻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永远光耀着古代中国的文明历程。
我曾一直为诗经中所表现的文采所着迷,就仿佛亲身站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周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过程。 当我读完了韩育生的《诗经里的植物》时,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诗经,就此我目睹了一场诗性和植物灵性的对话。
作者独辟蹊径,将《诗经》中的美学与古典诗词的审视,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
飞蓬篇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国风·卫风·伯兮》
飞蓬的名字,取的是被风吹拂的茎叶飘在风里的姿势。飞扬的身躯之下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世界,但生命力却极其顽强,它长遍大江南北,随处生随处长,骨子里终是一副固执坚韧的心性。
古谚云,女为悦己者容。“爱中的女子美如繁花,笑如盛锦,这说的不是单纯的容颜,更是心性滋润之下难以掩饰的生命的欢喜。”发如蓬草,不是爱的荒芜,而是爱的火山潜入到心的根脉里掩藏起来的缘故。爱之深,情之切,早已深深地融入到这些闺阁女子的身心。那些伴日升、随月落的苦心守候,埋没着纯纯的爱恋和无处可诉的悲伤。
“因为你回来,所以我等”就像沈从文笔下写的那样,我想她们也一定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才愿意在那样孤独的环境下愿意无止境地守候心上人的无限归期。
蒺藜篇
墙有茨,不可扫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国风·鄘风·墙有茨》
蒺藜“无艳姿,无柳影,是天地万物间并不起眼的存在。但它随天候变换,在物竞天择的淘汰中,果生暗刺,随时间永生长存。”
“春夏时长出不起眼的微草,秋来时,随着吹落枝头枯叶的寒风,一分五裂,随意跌落在风使它走到的地方。在不经意间,刺入那闲歇的肉股,粘着奔忙疾走的脚底,扎进在草丛和绿叶间探究生活的掌心。”在这种完全无法预料却突然来到的使人拧眉咬牙却又无法言明的刺伤中,蒺藜和跳动的经脉、暗流的血液有了撕扯不断的联系。
它让人更深地看到被表面的帷幕层层遮掩的那个脆弱的自己,让人想到那些在血液深处隐隐地埋藏着的疼痛,让人听到那些一直隐忍着的绝望的嘶吼声。“在这些不着之味中,懂得一点对生命艰辛的怜悯和天然的对万物的自省。”
生命中无时不有的小伤口让我们学会成长,学会用不同的说法掩饰自己的伤口,学会含笑饮砒霜。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一种沉湎于纯真之美的安宁之感,它带给我内在的共鸣和心灵的愉悦。
“曾被《诗经》简约、朴拙、传神、严整、自然、深意潜藏着的古风流韵摄住心魂,去窥探天地万物寄托了人物怎样的情致,纷飞在植物世界的发生的自然与人的无尽故事。”
所有的植物都自有一种光华。而这本书书通过性灵化、个性化的解读,使《诗经》带着一种纯真质朴之美呼之欲出,让我在优雅内敛的世界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