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常见老年病防治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常见老年病防治 >

【慢性胆囊炎】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法

胆囊炎是指胆囊慢炎症病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患慢胆囊炎者占70%以上。本病可分为慢胆石胆囊炎和慢非胆石胆囊炎两大类,前者常反复急发作,约占本病的70%~80%;后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约占本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胆石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本病的发病也随之增加。反之,胆囊炎进一步发展又可形成胆囊结石,故本病是老年人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发病原因】

1.急胆囊炎迁延而致。急胆囊炎发作后,未彻底治愈,或由于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慢细胞浸润、功能减退而形成慢胆囊炎。

2.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伤寒杆菌适宜于在胆囊中生存,故伤寒病带菌者常伴有慢胆囊炎。胆道和十二指肠的寄生虫感染,可引起继发的胆囊细菌感染,成为慢胆囊炎的发病诱因。

3.胆囊结石。胆石长期生存在胆囊内,对胆囊壁形成慢刺激,或并发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结石胆囊炎。

4.其它因素。服用药物不当,如安妥明、雌素类药等可引起药物胆囊炎。

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肝胃气痛”等病范围。中医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贮存与输送胆汁,“中清不浊”,以通降下行为顺,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寒暑失调,情志不畅、虫积内扰等均可致肝胆气滞,湿热内阻,或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肝胃不和等而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胆囊炎大多起病缓慢,且无典型的临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心窝部饱胀、疼痛,甚者有胆绞痛,痛引右肩背部,并发感染急发作时可有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平素只感到右胁部胀痛,或心窝部饱胀,嗳气多,厌食,恶心,或见胃脘部灼热,食油腻之物即感上腹部作胀,严重时大便泄泻,以高脂餐后即发作为典型表现。如同时并发有结石者则常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体检时可见上腹部或右上腹轻度压痛,如有胆囊肿大时则于右上腹可摸到圆形包块。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糙,胆囊内可有结石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消化道症状极为明显,有的病人甚至只感到上腹部饱胀、嗳气而无典型的胆绞痛病史,故极易误诊为慢胃病;有的病人只表现为右肩或右肩胛部疼痛而长期误诊为肩周炎或软组织损伤。还有某些长期原因不明的低热也是由慢胆囊炎所致。凡此种种,必要时均可进行B型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

1.治疗胆囊结石。老年人慢胆囊炎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胆囊结石所致,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溶石、排石治疗胆囊结石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2.积极、彻底治愈急胆囊炎。急胆囊炎未治愈或反复发作是引起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患急胆囊炎者要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彻底抗炎治疗,或配合中医药辨治均有较好的疗效,以免其迁延发展成慢胆囊炎。

3.预防细菌及寄生虫感染。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极易感染细菌及寄生虫等,故平素宜慎起居、适寒,及时添加衣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胆道感染,可有效地预防本病。

4.饮食清淡。平素少食辛辣油炙之物,不吃肥甘厚腻之品,食谱中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为主,同时注意戒烟忌酒。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不通则胃肠压力高,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郁滞,易并发细菌感染。故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本病。有大便秘结者可常服生大黄粉,每次3~5克,每日1~2次,有利胆消炎,畅通大便的作用。

6.心情舒畅。老年人宜调神畅志,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胆汁排泄通畅以预防本病。可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避免孤独与忧郁,以保身心健康。

7.慎用某些药物。雌素类药、安妥明等尽量少用或不用,以预防药物胆囊炎。

【治疗方法】

1.低脂饮食。患有慢胆囊炎者的食谱调节以低脂肪、高蛋白质、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原则,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少用或不用动物油,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利胆功能。具体来说,应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适量吃瘦肉、新鲜鱼、绿色蔬菜等,以菜籽油、豆油等植物食用油烹调为宜。

2.畅神调志。本病病程较长,患病后不要过度担心、忧郁,宜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本病,心畅神怡,则气机调畅,胆汁分泌与排泄得以正常,有利于本病的治疗与恢复。

3.利胆消炎。利胆可选用50%的硫酸镁10毫升口服,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每日3次;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中成药消炎利胆片对本病伴有大便秘结者有良好效果,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巩固疗效可每次4片,每日3次。慢胆囊炎急发作时,宜用抗生素消炎治疗,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静脉点滴,疗程1~2周,以体正常、胆区无压痛、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为停药标志。

4.驱虫治疗。对有梨形鞭虫、中华分枝吸虫、蛔虫等感染引起本病者,应进行驱虫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肝胃不和,表现为右胁腹胀痛、走窜不定、频频嗳气者,可选用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6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栀子6克、炒麦芽15克、甘草5克)以疏肝和胃;肝胆湿热,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口苦口干粘腻、尿赤便秘者,可选用茵陈蒿汤合左金丸加减(茵陈30克、栀子10克、生大黄6~10克、吴茱萸6克、黄连6克、金钱草30克、郁金15克、苡米30克)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6.饮食疗法。慢胆囊炎上腹部饱胀者,可常服行气消胀粥(陈皮15克、白萝卜100克、生山楂50克、枳实10克、粳米100克),制法为:先将陈皮、枳实同煎取汁,加入白萝卜、粳米煮成粥,再加上生山楂肉,并放入少量白糖调味食用,每周2~3次;慢胆囊炎肝胆湿热者可饮用利胆退黄茶(茵陈30克、鲜白菜根60克、玉米须30克、荷叶15克),将以上诸药加少量白糖水煎代茶饮;慢胆囊炎表现为胆火炽盛者,可服清胆粥(半边莲30克、金钱草30克、绿豆50克、粟米250克、山楂粉15克、麦芽粉15克、谷芽粉20克),制法为:先将半边莲、金钱草煎汤取汁,再入粟米、绿豆文火煮成稀粥,最后撒入山楂粉、麦芽粉、谷芽粉,即可食用。

7.单方验方。有报告用中草药外敷方治愈慢胆囊炎,方用芒硝30克、生大黄60克,均研成细粉,大蒜头1个、米醋适量。用时先取大黄、芒硝粉各30克,与蒜共捣成糊状,布包外敷于胆囊区,10分钟后取下(放置备用);继将大黄末调醋外敷于胆囊区,时间尽量长些,以上1剂量于1日内可反复敷数次,具有一定疗效。

8.手术治疗。对反复急发作的慢胆囊炎、胆囊病变显著者,或伴有较大结石的慢胆囊炎,或怀疑有胆囊恶变的患者,可选用择期手术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相关内容

前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 【支气管扩张症】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 【支气管哮喘】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法> 【肺脓肿】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法> 【肺结核】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法> 【阻塞性肺气肿】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 【胸腔积液】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治疗方法>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