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一、说明十二经脉应十二经水合为“四海”,它们各有会聚与输注之处。
二、文中列举了四海有余和不足的症状,并提出“调其虚实”的治疗原则。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①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者,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一陰一陽一表荥输②所在,四海定矣。
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③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④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⑤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⑥;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曰:余已闻逆顺⑦,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俞,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注释】
①四海:指自然界东南西北四海。
②荥输:指十二经脉的荥一穴一和输一穴一,这里专指四海所流注的一穴一位。
③悗息:胸中满闷,是气海一穴一有实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④怫然:形容郁闷不舒的样子。
⑤狭然:形容自觉身一体狭小的样子。
⑥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轻快有力,行动无度,有一精一力过于旺盛、狂躁的感觉。
⑦逆顺:指异常和正常。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你讲刺法时,总是离不开营卫气血。人一体中运行营卫气血的十二经脉,在内联属于五脏六腑,在外联络于肢一体关节,你能把它们与四海联系起来吗?岐伯回答说:人一体也有四海和与十二经脉相应的十二经水,经水都留注于海中,自然界有东、南、西、北四个海,因此将此称为四海。
黄帝说:人一体是怎样与四海相应的呢?岐伯说:人一体有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这四海与自然界的四海相应。
黄帝说:这实在是一个很一精一深的问题,你把人身的四海与自然界的四海联系在一起,它们是怎样相应的呢?岐伯回答说:必须先明确人身的一陰一陽一、表里及经脉荥、输一穴一等的分布情况,才可以确定人身的四海。
黄帝说:怎样确定四海及经脉重要一穴一位的位置呢?岐伯说:胃受纳水谷,故为水谷之海。胃的气血所输注的重要一穴一位,在上为气冲一穴一,在下为足三里一穴一;冲脉与十二经联系密切,故为十二经之海。冲脉的气血所输注的重要一穴一位,在上为大杼一穴一,在下为上巨虚和下巨虚;膻中是宗气会聚的地方,所以称为气海。膻中的气血所输注的重要一穴一位,在上部为天柱骨上的痖门一穴一和天柱骨下的大椎一穴一,在前面的有人迎一穴一;脑中充满髓液,所以脑为髓,脑的气血所输注的重要一穴一位,在上部脑盖中央的百会一穴一,在下为风府一穴一。
黄帝说:这四海,怎样滋助和损害人一体呢?又是怎样促进和耗败生命活动的呢?岐伯说:如人身四海功能正常,生命力就旺盛;若四海功能失常,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减弱。调养四海,就有利于身一体健康,不善于调养四海,身一体就会遭受损害。
黄帝说:四海的正常和反常情况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如人的气海邪气有余,就会出现胸中满闷,呼吸急促,面色红赤的症状;如气海正气不足,就会出现气少而说话无力。如人的血海邪气有余,就会常常感到自己身一体庞大,郁闷不舒,但又不知道有什么病。若人的水谷之海邪气有余,就会得腹满的病;如水谷之海正气不足,就会出现饥饿但却不欲进食的症状。如髓海邪气有余,动作就会表现为过于轻快有力,行动无度;髓海正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眩、耳鸣、目眩、腿酸一软无力、目盲,周身懈怠懒动,常欲安卧等症状。
黄帝说:又怎样治疗四海的疾病呢?岐伯说:应诊察四海输注的各个要一穴一,并调节它们的虚实,但不要违反虚补、实泄的治疗原则,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按照这条原则去治疗,就能使身一体康复,否则,就会有死亡的危险。黄帝说: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