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论伤寒古治法(二十二)

论伤寒古治法(二十二)

凡伤寒治法,必当先知经络次序,如一日在太,则为发寒、头痛等证;二日在明,则为目痛、鼻干、不眠等证;三日在少,则为耳聋、胁痛、寒热、口苦等证;四日在太,则为腹满自利等证;五日在少,则为舌干口燥等证;六日在厥,则为烦满囊缩等证,此伤寒传经之大概也。然病有不同,证有多变,故不可以一定之法,凿凿为拘。今人有不知察变者,每按日按经,执方求治,则证多不合,益见其难矣。即如发热,无汗,头痛者,宜于发汗,本太经之证治也,然仲景曰∶明病,外证云何?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此明之发热也;曰∶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此明之无汗头痛也;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此少之头痛发热也。凡三皆为表证,而惟少则曰半表半里,不可发汗。然法曰∶尺寸俱浮者,太受病也;尺寸俱长者,明受病也;尺寸俱弦者,少受病也,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岂非少亦所当汗乎?此三之治,宜乎若此。至于三,则亦有若此者,如曰∶太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曰∶少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曰∶厥证,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其里,乃攻其表,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凡此皆三之发热,三之当汗者也。至于下证,则惟独少为半表半里之经,若不之,恐邪气乘虚内陷,故不可攻,其它五经,皆有下证。由此观之,则三何尝无里证,三何尝无表证。故善治者,但见表邪未解,即当解表,若表证未解,不可攻里也;但见里证已具,即当攻里,若里证未实,尚宜和解也。或汗、或和、或下,但当随证缓急,而用得其宜,即古今画一之法也。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