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证 方五首
论曰∶伤寒与 病湿病及热 相滥,故叙而论之。
太十陽十病,发十热无汗,而反恶寒,是为刚 。
太十陽十病,发十热汗出,而不恶寒,是为柔 。(一云恶寒。)太十陽十病,发十热,其脉沉细,是为 。
太十陽十病,发其汗,因致 。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是为 。
上件 状。
太十陽十病而关节疼烦,其脉沉缓,为中湿。
病者一身尽疼烦,日晡即剧,此为风湿汗出所致也。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十热,而身色似熏黄也。
湿家之为病,其人但头汗出,而背强欲得被覆。若下之早,即嘁,或胸满,小十便利,舌
上如胎。此为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饮则不能饮,而口燥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十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病风湿相搏,身十体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十陰十雨,溜下不止。师云此可发汗,而其病不愈者,何故?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续在,是故不愈。若治风湿者,发其汗,微微似欲出汗者,则风湿俱去也。
病患喘,头痛鼻窒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独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窒。
纳药鼻中即愈。
上件湿状。
太十陽十中热,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十陽十中 ,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肤中也。
太十陽十中 ,发十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十便已,洗然手足逆冷,小有劳热,口前开板齿燥。若发其汗,恶寒则甚;加十温十针,发十热益甚;数下之,淋复甚。
上件 状。
太十陽十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十陽十病,其脉浮。
太十陽十病,发十热,汗出而恶风,其脉缓,为中风。
太十陽十中风,发十热而恶寒。
太十陽十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
夫病有发十热而恶寒者,发于十陽十也;不热而恶寒者,发于十陰十也。发于十陽十者七日愈,发于十陰十者六日愈。以十陽十数七、十陰十数六故也。
太十陽十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十陽十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十陽十病,欲解时,从巳尽未。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太十陽十中风,十陽十浮而十陰十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涩涩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十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十陽十病,发十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以救邪风,桂枝汤主之。
太十陽十病,头痛发十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十陽十病,项背强几几,而反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本论云∶桂枝加葛根汤)太十陽十病下之,其气上冲,可与桂枝汤;不冲,不可与之。
太十陽十病三日,已发汗、吐、下、十温十针,而不解,此为坏病,桂枝汤复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而治之。
桂枝汤本为解肌,其人脉浮紧,发十热无汗,不可与也。常识此,勿令误也。
酒客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仁佳。
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太十陽十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乃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十陽十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十陽十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宜桂枝汤。(一云麻黄汤。)太十陽十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解外宜桂枝汤。
太十陽十病,先发汗,不解,而下之,其脉浮,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解其外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和故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十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愈,宜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大便反青,此为不在里故在表也,当发其汗,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其脉浮数,可复发其汗,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后,身十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
太十陽十病未解,其脉十陰十陽十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十陽十微者,先汗之而解,宜桂枝汤太十陽十病未解,热结膀十胱,其人如狂,其血必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宜桂枝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枝 芍药 生姜(各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十温十服一升,须臾饮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十温十覆令汗出一时许,益善;若不汗再服如前,复不汗后服小促其间,令半日许三服。病重者,一日一十夜乃瘥,当 时观之。服一剂汤病证犹在,当复作,服之,至有不汗出,当服三剂乃解。
太十陽十病,发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恶风,小十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中加附子一枚,炮,即是。
太十陽十病下之,其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去芍药中加附子一枚即是。
太十陽十病,得之八九日,如疟,发十热而恶寒,热多而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再三发。其脉微缓者,为欲愈;脉微而恶寒者,此为十陰十陽十俱虚,不可复吐下发汗也,面色反有热者,为未欲解,以其不能得汗出,身必当痒,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去皮尖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十温十服六十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十合,顿服。
服桂枝汤,大汗出,若脉洪大,与桂枝汤,其形如疟,一日再发,汗出便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 麻黄(十六铢) 生姜(切) 芍药(各一两六铢)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杏仁(十六枚,去皮尖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十温十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二服,今人合为一方。
太十陽十病,发十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则无十陽十也。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方∶桂枝 芍药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 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十温十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
服桂枝汤下之,颈项强痛,翕翕发十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十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方∶茯苓 白术(各三两)
上,于桂枝汤中惟除桂枝一味,加此二味为汤,服一升小十便即利。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