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伤寒说意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五·阳明经虚证/阳明入太阴证 汗下亡阳

汗下亡

明病,发热脉紧,是太证,口苦咽干,是少证,汗出恶热,是明证,此谓三合病。而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则太之湿旺也,兼开阖迟涩而唇口不仁,则明之虚也,以脾主肌肉而开窍于口,轻捷,迟拙,明负而太胜,故身重而口拙。面色垢污,则少之虚也,以肝主色,血畅则色华,厥陷而少逆,故木枯而色晦。谵语遗溺,是太之虚也,以膀胱主藏,藏则火秘而神清,泄则水决而志惑,少盛而太虚,故遗溺而妄言。虚如是,若误汗以亡,则神败而谵语,若误下以亡,则额上生汗而泄于头面,手足逆冷而旺于四肢,危矣。速宜补中下,以回微。若其自汗而不因汗下者,是肺胃之热,蒸泄皮,宜白虎泻热清金。凡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便是人参白虎证,慎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土燥,猪苓汤复利水而亡津也。若使口中干燥,但欲漱水,不欲下咽者,此热在经而不在腑。经热不泄,此必致衄。凡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而又复能食者,此皆经热而非腑热,失于发表,则为衄也。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