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医宗金鉴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医宗金鉴 >

删补名医方论·指迷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

治中焦停痰伏饮。

半夏(制)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半,右四味,姜汁糊为丸。

【注】经曰:饮入于胃,游溢气,上输于脾。游者,运行也;溢者,渗溢也;输者,输布也;气者,水化之气也。言入于胃运行水化之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布于脾也。又曰:脾气散,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又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河也。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腑输脏;自清分浊,由脏输腑,水之运行循环也。又曰:水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四脏,并行五经也。此皆言水内养脏腑,外滋百骸,水之变化微也。如是者,何痰之有?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若三焦失运,气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下蓄淋闷矣。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者悉变为浊,盛煎灼成痰,盛凝蓄为饮也。故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之。所以古人治饮有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若气不盛,痰饮兼作,又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伏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