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原态
蟾酥-药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一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主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一江一苏、浙一江一等地。多为野生品种。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体表,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浆液,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晒干贮存。用时以碎块置酒或鲜牛一奶一中溶化,然后风干或晒干。
【药一性一】辛,一温一。有毒。归心经。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
1.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本品有良好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可外用及内服。治痈疽及恶疮,常配伍麝香、朱砂等,用葱白汤送服取汗,如蟾酥丸(《外科正宗》)。治咽喉肿痛及痈疖,与牛黄、冰片等配用,如雷氏六神丸。治牙痛,单用本品研细少许点患处(《本草正》)。本品亦用于五官科手术的粘一膜麻醉,配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为末,烧酒调敷患处,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本品辛一温一走窜,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嗅之亦能催嚏。用治伤于暑湿秽浊或饮食不洁而致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至昏厥,常与麝香、丁香、雄黄等药配伍,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取嚏收效,如蟾酥丸(《集验简易良方》)。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古籍摘要】
1.《药一性一论》:“治脑疳,以一奶一汁调,滴鼻中。”
2.《本草汇言》:“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脓、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有蟾酥毒素类: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一上一腺素等。
2.药理作用: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均有强心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抗凝血、升压、抗休克、兴奋大脑皮层及呼吸中枢、抗炎、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蟾毒内酯类和华蟾素均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升高白细胞、抗放射线;还有镇咳、增加免疫力、抗疲劳、兴奋肠管和子一宫平一滑肌等作用。
3.临一床一研究:据报道,用蟾酥或经适当配伍治疗化脓一性一感染、神经一性一皮炎、急一性一咽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急慢一性一牙髓炎等多种疾病,以及抢救呼吸及循环衰竭、局部麻醉,均获满意疗效。近年还报道:用蟾酥与茯苓1∶9比例治成强心散、胶囊或片剂服,治疗心力衰竭30例,有效率86.7%(新医药通讯,1992,5∶46);用华蟾素注射一液静脉点滴治疗慢一性一乙型肝炎118例,有效率76.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7∶1632);每日用华蟾素注射一液20ml或40ml加5%葡萄糖注射一液500ml静脉点滴,治疗癌一性一疼痛143例,止痛有效率为94.9%(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3∶60)。此外,又常用以拔牙、治疗瘘管、结核病、小儿再生障碍一性一贫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晚期复发一性一肝癌等。
4.不一良反应:静注或腹腔注射蟾酥后小鼠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痉一挛、惊厥、心律不齐,最后麻痹而死亡。
附药蟾皮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其味辛,一性一凉,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适用于痈疽疮毒、疳积腹胀、瘰疬肿瘤等证。煎服,用3~6g。研末入丸、散,每次0.3~0.9g。外用适量,可研末调敷患处,或以新鲜蟾皮外贴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