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原态
黄芩-药材
黄芩-饮片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去除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晒干。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药一性一】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一温一、暑湿、胸闷呕恶,湿一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一性一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一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一热。治湿一温一、暑湿证,湿一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用,如黄芩滑石汤(《一温一病条辨》);若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可治湿一热中阻,痞满呕吐,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黄连、葛根等药用,可治大肠湿一热之泄泻、痢疾,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若配茵陈、栀子,可治湿一热黄疸。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若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可治肺热咳嗽气喘,如清肺汤(《万病回春》);若配法夏,可治肺热咳嗽痰多,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本品苦寒,清热泻火力强,配薄荷、栀子、大黄等,可用治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所致之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黄脉数者,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本品经配伍,也可用治其他出一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配当归,用治崩漏,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4.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清解热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若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常配黄连、大黄、槐花等药用。
5.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一陰一煎(《景岳全书》);若配白术用,可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如芩术汤(《医学入门 》);若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可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一药】黄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一热,主治湿一热泻痢腹痛。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2.《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一胱火,男子五一淋,女子暴崩,调一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3.《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咳,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一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萎、一乳一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一胱,五一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苯乙酮、棕榈酸、油酸、脯氨酸、苯甲酸、黄芩酶、β-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黄芩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一性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芩苷、黄芩苷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一性一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一性一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能降低小鼠耳一毛一细血管通透一性一;本品还有解热、降压、镇静、保肝、利胆、抑制肠管蠕一动、降血脂、抗氧化、调节cAMP水平、抗肿瘤等作用;黄芩水提物对前一列一腺素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3.临一床一研究:结合传统用本品治疗肺热咳嗽,现代临一床一常用以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等;用黄芩、金银花,水煎服,治疗麦粒肿150例,一般1—2日即愈(山东医药,1989,1:22);用双黄连粉针剂(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组成),加入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治疗男一性一非淋一菌一性一尿道炎33例,痊愈30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6:412);用以黄芩为主药,配玄参、麦冬、石斛、三棱制成的疱疹I号口服液口服,治疗带状疱疹157例,其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龙胆泻肝颗粒对照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亦少于对照组(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6:388);此外,临一床一上还用黄芩等制剂治疗高血压、病毒一性一肝炎、流脑带菌者、沙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