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注候
凡注之言住也,谓邪气居住人身内,故名为注。此由一陰一陽一失守,经络空虚,风寒暑湿、饮食劳倦之所致也。其伤寒不时发汗,或发汗不得真汗,三一陽一传于诸一陰一,入于五脏,不时除瘥,留滞宿食;或冷热不调,邪气流注;或乍感生死之气;或卒犯鬼物之一精一,皆能成此病。
其变状多端,乃至三十六种,九十九种,而方不皆显其名也。
又有九种注:一曰风注。皮肉掣振,或游易不定,一年之后,头发堕一落,颈项掣痛,骨立解鸣,两目疼,鼻中酸切,牙齿虫蚀。又云:其病患欲得解头却巾,头痛,此名一温一风。病人一体热头痛,骨节厥强,此名汗风。或游肿在腹,或在手脚,此名柔风。或啖食眠卧汗出,此名水风。或脑转肉裂,目中系痛,不欲闻人语声,此名大风。或不觉绝倒,口有白沫,此名绝风。或被发狂走,打破人物,此名颠风。或叫呼骂詈,独语谈笑,此名狂风。或口噤面戾,四肢不随,此名寄风。或体上生疮,眉一毛一堕一落,此名纠风。或顽痹如蚝螫,或疮或痒或痛,此名蚝风。或举身战动,或鼻塞,此名罩风。又云:人死三年之外,魂神因作风尘,着人成病,则名风注。
二曰寒注。心腹懊痛呕沫,二年之后,大便便血,吐逆青沫,心懊痛硬,腹满,腰脊疼强痛。
三曰气注。走入神机,妄言,百日之后,体皮肿起,乍来乍去,一年之后,体满失颜色,三年之后,变吐作虫,难治。
四曰生注。心胁痛,转移无常,三日之后,体中痛,移易牵掣,冲绞心胁,一年之后,颜目赤,一精一泽青黑,二年之后,咳逆下痢,变作虫,难治。
五曰凉注。心下乍热乍寒,一年之后,四肢重,喜卧噫酢,体常浮肿,往来不时,皮肉黑,羸瘦,生 ,目黄,爪甲及口一唇青。
六曰酒注。体气动,热气从胸中上下,无处不痛,一年之后,四肢重,喜卧,喜哕噫酸,体面浮肿,往来不时。
七曰食注。心下硬痛懊 彻背,一年之后,令人羸瘦虚肿,先从脚起,体肉变黑,脐内时绞痛。
八曰水注。手脚起肿,百日之后,体肉变黄,发落,目失明,一年之后难治。三年身一体肿,水转盛,体生虫,死不可治。
九曰一尸一注。体痛牵掣非常,七日之后,体肉变白驳,咽喉内吞如有物,两胁里硬,时痛。
凡欲知是注非注,取纸覆痛处,烧头发令焦,以簇纸上,若是注,发粘着纸,此注气引之也。若非注,发即不着纸。
诊其注病,脉浮大可治,细而数难治。
《养生方》云:诸湿食不见影,食之成卒注。
二、风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风注之状,皮肤游易往来,痛无常处是也。由体虚受风邪,邪气客于荣卫,随气行游,故谓风注。其汤烫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两手一交一拓两膊头面,两肘头仰上极势,身平头仰,同时取势,肘头上下三七摇之。去膊肘风注,咽项急,血脉不通。
三、鬼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人有先无他病,忽被鬼排击,当时或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瘥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
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注。
四、五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注病之状,或乍寒乍热,或皮肤一婬一跃,或心腹胀刺痛,或支节沉重,变状多端,而方云三十六种,九十九种,及此等五注病,皆不显出其名,大体与诸注皆同。
五、转注候
转注,言死又注易傍人。转注之状,与诸注略同,以其在于身内移转无常,故谓之转注
六、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一陰一陽一不调和,血气虚弱,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上,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
七、死注候
人有病注死者,人至其家,染病与死者相似,遂至于死,复易傍人,故谓之死注。
八、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云邪者,不正之气也,谓人之腑脏血气为正气,其风寒暑湿,魅 魍魉,皆谓为邪也。邪注者,由人一体虚弱,为邪气所伤,贯注经络,留滞腑脏,令人神志不定,或悲或恐,故谓之邪注。
九、气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风邪搏于肺气所为也,肺主气,气通行表里,邪乘虚弱,故相搏之,随气游走冲击,痛无定所,故名为气注。
十、寒注候
人虚为寒邪所伤,又搏于一陰一,一陰一气久不一泄,从外一流内结积。其病之状,心腹痛而呕沫,爪青,休作有时,至冬便剧,故史为寒注也。
十一、寒热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一陰一陽一俱虚,腑脏不和,为风邪搏于血气。血者一陰一也,气者一陽一也,邪搏于一陰一则寒,搏于一陽一则热,致使一陰一陽一不调,互相乘加,故发寒热,去来连年,有时暂瘥而复发,故谓之寒热注。
十二、冷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一陰一陽一偏虚,为冷邪所伤,留连腑脏,停滞经络,内外贯注,得冷则发,腹内时时痛,骨节酸疼,故谓之冷注。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
十三、蛊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蛊是聚蛇虫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有造作敬事之者,以毒害于佗,多于饮食内而行用之。人中之者,心闷腹痛,其食五脏尽则死。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之间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腑脏尽而死,死则病流注染着傍人,故谓之蛊注。
十四、毒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毒者,是鬼毒之气,因饮食入人腹内,或上至喉间,状如有物,吞吐不出;或游走身一体,痛如锥刀所刺。连滞停久,故谓之毒注。
十五、恶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恶注者,恶毒之气,人一体虚者受之,毒气入于经络,遂流移心腹。其状往来击痛,痛不一处,故名为恶注。
十六、注忤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忤者,犯也。人有卒然心腹击痛,乃至顿闷,谓之客忤,是触犯鬼邪之毒气。当时疗治虽歇,余毒不尽,留住身一体,随血气而行,发则四肢肌肉一婬一奕,或五内刺痛,时休时作,其变动无常,是因犯忤得之成注,故名为注忤
十七、遁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由人一体虚,受邪毒之气,停遁经络脏腑之间,发则四肢沉重,而腹内刺痛,发作无时,病亦无定,以其停遁不瘥,故谓之遁注。
《养生方》云:背汗倚壁,成遁注。又鸡肉合獭肉食之,令人病成遁注。
十八、走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一体虚,受邪气,邪气随血而行,或一婬一奕皮肤,去来击痛,游走无有常所,故名为走注。
《养生方》云:食米甘甜粥,变成走注。又两胁也。
十九、一温一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染一温一热之病,瘥后余毒不除,停滞皮肤之间,流入脏腑之内,令人血气虚弱,不甚变食,或起或卧,沉滞不瘥,时时发一热,名为一温一注。
二十、丧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临一尸一丧,体虚者则受其气,停一经络腑脏。若触见丧柩,便即动,则心腹刺痛,乃至变吐,故谓之丧注。
二十一、哭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因哭泣悲伤,情一性一感动,腑脏致虚,凶邪之气因入腹内,使人四肢沉重。其后若自哭及闻哭声,怅然不能自禁持,悲感不已,故谓之哭注。
二十二、殃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染疫疠之气致死,其余殃不息,流注子孙亲族,得病证状,与死者相似,故名为殃注。
二十三、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因吉凶坐席饮啖,而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一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
二十四、水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一胱合,俱主水,膀一胱为津一液之腑,肾气下通于一陰一,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一性一本克水,今肾不能通传,则水气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气流散四肢,内溃五脏,令人身一体虚肿,腹内鼓一胀,淹滞积久,乍瘥乍甚,故谓之水注。
二十五、骨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人血气虚,为风邪所伤,初始客在皮肤,后重遇气血劳损,骨髓空虚,遂流注停滞,令人气血减耗,肌肉消尽,骨髓间时吸吸而热,或 而汗,柴瘦骨立,故谓之骨注。
二十六、血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气虚,为邪所乘故也。心主血脉,心为五脏之主,血虚受邪,心气亦不足。其状:邪气与血并心,心守虚,恍惚不定。邪并于血,则经脉之内,一婬一奕沉重,往来休作有时,连注不瘥,故谓之血注。
二十七、湿痹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有人风寒湿三气合至,而为痹也。湿痹者,是湿气多也,名为湿痹。湿痹之状,四肢或缓或急,骨节疼痛。邪气往来,连注不瘥,休作无度,故为湿痹注。
二十八、劳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一大劳,虚而血气空竭,为风邪所乘,致不平复,小运动,便四肢一体节沉重,虚吸一啜乏,汗出,连滞不瘥,小劳则极,故谓之
二十九、微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气虚损,为微风所乘,搏人血气,在于皮肤络脉之间,随气游走,与气相击而痛,去来无有常处,但邪势浮薄,去来几微,而连滞不瘥,故谓之微注。
三十、泄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腑脏虚弱,其气外泄,致风邪内侵,邪搏于气,乘心之经络,则心痛如虫啮,气上搏喉间,如有物之状,吞吐不去,发作有时,连注不瘥,故谓之泄注。
三十一、石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气虚,为风冷邪气客在皮肤,折于血气,或痛或肿,其牢强如石,故谓之石注。
三十二、产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产后经络空虚,血气伤竭,为风邪所搏,致不平复,虚乏羸极,血气减少,形体柴瘦,沉痼不已,因产后得之,故谓之产注。
三十三、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夫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甲之辰,并有禁忌。人禀一陰一陽一而生,含血气而长,人之五脏,配合五行,土内主于脾气,为五行五脏之主,其所禁忌,尤难触犯。人有居住穿凿地土,不择便利,触犯禁害,土气与人血气相感,便致疾病。其状,土气流注皮肤,连入腑脏,骨节沉重,遍身虚肿,其肿自破,故谓之土注。
三十四、饮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饮水浆多,水气不消,停积为饮,而重因体虚受风冷,风冷搏于饮,则成结实,风饮俱乘于腑脏,使一陰一陽一不宣,寒热来往,沉滞积月累时,故名为饮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