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鲜卑帝国传奇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史书 > 鲜卑帝国传奇 >

第六十八章 元嘉草草

第六十八章 元嘉草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下阙中用忧郁的笔调描绘出元嘉北伐的仓惶狼狈,以此为戒,劝谏当时韩侂胄主政的南宋朝廷北伐要心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由于这首词广为流传,很多人把元嘉北伐与开禧北伐相提并论,元嘉草草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然而这一场战争只不过是辛弃疾警戒、讽谏南宋朝廷,顺手拈出的一个历史典故,说元嘉年间的北伐战争草草而已,恐怕拓跋焘在地下都会讥笑这种提法,刘义隆为这场战争准备了二十年,它是南北朝争霸中原的巅峰之战,拓跋焘的鲜卑帝国不是金章宗完颜璟那黄河三决口、蒙古诸部兴起、内忧外患的金朝。战争之前,北魏灭掉匈奴,扫平辽海,打得柔然汗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高句丽投降,鲜卑骑兵踏上青海,击败吐谷浑,自焉耆西讨龟兹,平定西域。北魏铁骑百万,战马成群,国力鼎盛。刘义隆知难而进,主动出击,前锋惨败,鲜卑百万大军临江,刘义隆坚持抗战,拒绝讲和,志气犹存,很快收复失地,使战无不胜的拓跋焘深陷四面楚歌之中,死于宦官之手,此后一百三十九年北人只能望江淮而叹,心有余悸,又怎么是那个置韩侂胄生死于不顾的宋宁宗赵扩可比?

柔然人已经丧失斗志,敕连可汗在北魏国不断的军事打击下去世,他的儿子郁久闾吐贺真继位,号称处罗可汗,汉语天下无双的皇帝。处罗可汗只和魏军前锋兵打了一仗,逃了九日九夜,再也不肯做正面接触,魏军马队两次深入漠北数千里都找不到这位独一无二的可汗。

昔日的盟友纷纷灭亡,柔然人逃得渺无踪迹,魏军找不到,刘义隆也联系不上,趁着匈奴人盖吴在关中举行反魏大起义,下令边将积极备战,引诱魏国南境的百姓到宋国来居住,给了优惠政策,只要你们过来,免除七年的捐税,河南的百姓、关中的难民都往江南跑。现在我们发展经济讲究科技进步,提倡改进生产工具。那时候,两晋南北朝是生产力量变期,人口多创造财富多,由于长年战乱,人口匮乏,各国争相抢夺人口。尤其是北魏帝国,迁高车人到漠南,迁汉人、匈奴人到平城,史书中比比皆是,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陇头歌辞》记载了被迫迁徙的人们离开故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朝发欣城,暮宿陇城。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风尘跋涉,饥渴劳顿,冷的连话都说不出,几乎僵死过去,遥望家乡,心肝寸断,这是从关中地区迁徙平城离人的真实写照。

刘义隆人道一点,采取货物引诱,这就是强权和金钱的区别,为了钱什么苦也能受,如果强迫,没有积极。不过刘义隆对待南蛮就不那么客气,南蛮是中原人对南方土著人的蔑称,后来演变成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人的称呼,算是自食其果吧!汉人进入江南,蛮人逃到深山老林里,当时雍州蛮最多,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聚居着许多蛮人,这不都是廉价劳力吗?刘义隆下令剿匪,襄战区涌现出几名将星,建威将军沈庆之、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

沈庆之岁数不小了,六十,大器晚成,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参加乡兵与孙恩义军作战,三十岁默默无闻,在家耕地,三十五岁,时来运转,跟随到彦之北伐,撤下来后,又跟随檀道济北上。慧眼识英雄,被檀道济一眼看中,推荐给刘义隆,安排领队防卫皇宫东掖门,成为一名禁卫军官。近水楼台先得月,宋军剿匪不力,刘义隆任命三子武陵王刘骏,后来的宋孝武帝为雍州刺史,去襄剿匪,沈庆之成为他的中军参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军事才华展露无疑。柳元景,高门士族,江南名将。宗悫,少时励志的一句话就知道此人的厉害,“愿乘长风破万里!”这三位凑一起,蛮人哪里是对手,第一仗下来,俘获人口十余万;二仗下来,俘获人口五六万;三仗下来,蛮人全体投降。沈庆之患有头风,常戴狐皮帽,蛮人叫他“苍头公”,每次看到沈庆之的军队,都畏惧地说:“苍头公又来了!”

投降的蛮人怎么办,一律迁徙到京都建康做营户,营户就是军营户口,耕田、匠作供养军队,南北朝一个样子,没啥大区别。

刘义隆安步就班,积极备战,拓跋焘按奈不住子,公元450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二月,拓跋焘大猎梁川。刘义隆知道拓跋焘来者不善,肯定自己引诱魏国边民的事件激怒人家,报复来了,赶紧下令边城守将:“如果魏寇小辨模进犯,各自坚守自己的城池;如果大规模进兵,就带着百姓全部撤到寿。”宋军边境侦察兵被鲜卑人宣传欺骗,说好打猎的,谁知拓跋焘带来十万骑兵。再想把老百姓带走来不及了,南顿和颖川边将都选择弃城而逃,只有一座小城纹丝不动,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城中战士不满一千人,守将名叫陈宪。

拓跋焘认为城中兵少,产生轻敌思想,轻率下令攻城,十万大军围城,不分昼夜地攻打,建起高过城墙的楼车,利箭如同暴风中的骤雨般狂泄而下,宋兵天天背负门板去井里提水。魏军利用冲车抛出大铁钩勾住城墙,牵引大铁钩扯倒南墙。陈宪在城墙内建筑一层小墙,小墙外加设木栅,继续抵抗。魏军填平护城壕沟,架云梯登城,与宋军展开肉搏。陈宪率将士苦战,首堆积得同城墙一般高。魏军踏着体冲到城上,双方短兵相接,陈宪锐气愈奋,战士无不以一当百,杀伤敌人数以万计,悬瓠城依然屹立不动。

推荐阅读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北史>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