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信仰佛教,一心想着修身养一性一,根本无暇顾及朝中事务。大臣乙浑趁机将朝政控制在自己手中。公元471年,文成帝的皇后冯氏将乙浑诛灭,并一逼一迫拓跋弘将皇位让给太子拓跋宏。
拓跋宏即位时年仅四岁。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就被杀死,祖母冯氏将他养大。拓跋宏登基后,被称作孝文帝,冯氏被封为太皇太后。她一直临朝听政二十年,历史上把她称为“文明太后”。
冯氏去世后,拓跋宏重新掌握朝政。由于从小就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对汉族的文化非常了解。他觉得要使北魏长治久安,一定要对汉族文化加以吸收利用,对北魏落后的风俗进行改革。北魏建立政权时,将都城定在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到孝文帝执政时,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拓跋宏发现,平城处在偏僻的地方,这对北魏政一府控制中原地区制造了相当大的困难,而且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逐渐强大起来,对平城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此外,平城土地贫瘠,气候干燥,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粮食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能依赖中原地区提供。洛一陽一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朝廷一定会更加安全。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孝文帝才决定把都城迁到洛一陽一。
孝文帝十分清楚,朝廷里守旧的大臣一定会反对他迁都。可是,为了北魏政权的巩固,迁都又势在必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想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一天早朝时,孝文帝对大臣们说:“我想要领兵攻打南齐。”
大臣们纷纷表示,南齐颇具实力,如果贸然发动进攻,恐怕难以取胜。在这些大臣中,任城王拓跋澄反对得最为激烈。
孝文帝被气得火冒三丈,他不耐烦地说:“我是一国之君,我想出兵便出兵,用得着你说三道四吗?”
拓跋澄说:“陛下是一国之君,陛下的话便是圣旨。但是,我是国家的大臣,劝阻陛下冒险出兵是我的本分。”
孝文帝宣布退朝,之后派人把拓跋澄召入宫中。他对拓跋澄说:“其实,刚才我向你发火是在演戏,我只不过想吓唬一下文武官员。老实说,我想发动一场政治改革,但平城这个地方不合适。现在只有迁都才能够改革我们落后的风俗。我提出攻打齐国,只是想借这个机会迁都到洛一陽一。”
拓跋澄听完后立即表示赞同孝文帝迁都。他是大臣中反对攻打南齐最为激烈的一个,他不反对后,其他大臣也就不说话了。
于是,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从平城向南进发。赶到洛一陽一后,天下起雨来,整整下了一个月。南齐在洛一陽一之南,孝文帝不顾道路泥泞难行,继续下令向南进发。
大臣们来到孝文帝面前,纷纷劝说他不要再继续向南行军了。
孝文帝说:“这次我们出动三十万大军劳师远征,如果现在不继续前进,那岂不是徒劳无功吗?这又如何向国人一一一交一一一待呢?要不这样,我们把都城迁到这里,也算次此行动的成果,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臣们听后都不知该如何回答。孝文帝又说:“你们赶紧做决定。现在不同意迁都的站在右边,同意的站在左边。”
一个大臣说:“只要陛下不下令向南进军,我们就同意把都城迁到洛一陽一。”虽然很多大臣并不赞成迁都,但是现在他们只有两条路可选,对他们来说,迁都总比继续向南进军要好很多。于是,他们都表示支持迁都。
此后,孝文帝派拓跋澄返回平城,将迁都的好处讲给那里的王公贵族听。有些人被说动了,但大部分贵族仍然反对迁都。后来,孝文帝亲自返回平城,与反对迁都的贵族大臣们一起商量这件事。那些人提出很多理由,但都被孝文帝驳倒了。
公元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至洛一陽一。此后,孝文帝又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发展,为我国北方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