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古诗文赏析大全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唐诗 > 古诗文赏析大全 >

韩愈《春雪》赏析

春雪

韩愈 〔唐代〕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③惊④见草芽。

白雪却嫌⑤春色晚,故⑥穿庭树作飞花。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③初:刚刚。

④惊:新奇,惊讶。

⑤嫌:嫌怨;怨恨。

⑥故:故意。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却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到二月,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到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春雪.jpg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于春雪飞花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他就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

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古诗文赏析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诗词鉴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