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评诗】
与世人学舞只是舞,同一高寄之言,而“长飚风中”句形容聋聩人光景可笑。(“世人解听”二句下)
步步踏实,绝不空衍。亦是对叠,妙乃如此(“傍邻闻者”二句下)。都是叠,甚得声韵。换韵平仄互用,吋多用二句一解,自觉音调急促。
【注释】
觱篥(bì lì):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
【解读】
这首诗是李颀以音乐为题材的名诗。诗中写觱篥,从这种乐器的材料、起源写起,到听奏的感受,流转顺畅,结构完善。
开头两句朴实无华,起笔便写觱篥的材料和出处。这种乐器由竹制成,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它起源于古代西域龟兹,即新疆库车县一带;“流传汉地曲转奇”到“远客思乡皆泪垂”,写乐曲美妙动听,凄凉婉转具有艺术感染力,倾听的人(包括诗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写普通人只懂听而不会欣赏,演奏者安万善只能独自往来于暴风之中所,寂寥而少人欣赏;“枯桑老柏寒飕飗”到“万籁百泉相与秋”四句从正面描摹安万善演奏觱篥变化多端的声音;“忽然更作渔阳掺”到“上林繁花照眼新”四句用其他乐曲来比拟演奏的变调。最后两句,体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上文“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示出了诗人与“世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