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艮”,东北也;“坎”,北也。难在东比,则西南者无难之地也。君子将有意乎犯难以靖人,必先靖其身,是故立于无难之地,以观难之所在,势之可否,见可而后赴之,是以往则“得中”也。难之所在,我亦在焉,则求人之不暇,其道穷矣。然此非为大人者言也,初六、九三、六一四、上六,皆因其势之远近、时之可否以断其往来之吉凶,故西南之利、东北之不利,为是四者言也。若九五之大人则不然。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当位”而正,五也;五之谓“大人”。大人者不择其地而安,是以立于险中而能正邦也。是岂恶东北而乐西南者哉?得见斯人而与之往,其有功无疑也,上六当之。
“蹇”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九五以“大蹇”为朋来之主,以中正为往来之节,未及于五,难未艾也。犯之有咎,过五以上,难衰而可乘矣。故上六“往蹇来硕”,而六一四以下皆以“往蹇”为病。而其来,有先后之差焉:见难而往,难不可犯,穷而后反。人不以穷而后反者,为有让以其不得已也。惟初六,涉难未深而遽反,不待其穷,是以有“誉”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初六、九三、六一四、上六,彼四者或远或近,皆视其势之可否以为往来之节;独六二有应于五,君臣之义深矣。是以不计远近、不虑可否、无往无来、“蹇蹇”而已。君子不以为不智者,以其非身之故也。
九三:往蹇,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六一四: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夫势不可往者,非徒往而无获,亦将来而失其故也,何则?险难在前,不虑可否而轻以身赴之,苟前不得进,则必有议吾后者矣。九三“往蹇”,而其来也得反其位,则“内喜之”也。内之二一陰一,不能自立于险难之际,待我而为捍蔽,是故完位以复我。我之所以得反者,幸也。至于六一四,则九三蹑而袭之矣,外难未夷而归遇难,故曰“往蹇,来连”。“连”者,难之相仍也。“实”,一陽一也;九三以一陽一居一陽一,其有乘虚而不敢者乎?故曰“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险中者,人之所避也;而己独安焉①,此必有以任天下之大难也。是以正位不动,无往无来,使天下之济难者朋来而取节焉,谓之“大人”,不亦宜乎?
【校注】 ①己:《苏氏易传》作“已”,误。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六爻可以往者,惟是也,故独享其利。天下有大难,彼三人者皆不能济,而我济之。既济而天下不吾宗者未之有也,故曰“往蹇来硕”。“利见大人”者,明上六之有功,由九五为之节也。“内”与“贵”,皆五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