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平定鲁国
齐桓公到了离鲁国不远的地方,就瞧见鲁庄公在那儿等着他了。齐桓公把那些从山戎和孤竹国拿来的东西分了一部分给鲁国。这些东西里有从来没见过的,尤其是从山戎带来的一种豆子,要比起中原的绿豆、豇豆大得多,黄澄澄的简直跟金子似的,大家伙儿全把它叫“大豆”。鲁庄公谢了谢齐桓公,也像燕庄公一模一样,真舍不得离开他。鲁庄公正为了自己哥儿们中间的不和还有往后鲁国的事情,心里非常不得劲儿,一肚子的话满打算跟这位诸侯的领袖谈一谈。可是又由哪儿谈起呐?左思右想心不定,他只好跟齐桓公分手,别别扭扭地回去了。
原来鲁庄公有个哥哥,叫庆父,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叔牙,一个叫季友。庆父和叔牙是姨太太生的。他们俩是一派。鲁庄公和他亲兄弟季友又是一派。这两个母亲所生的哥儿四个分为两派,已经够麻烦的了,再加上鲁庄公有四个媳妇儿,三个儿子,家里就更乱了。
鲁庄公还没娶正夫人以前,就有了两个姨太太,一个叫十十党十十孟任,一个叫风氏。十十党十十孟任挺有见识,她怕国君未必真能十爱十她,因此鲁庄公私底下想娶她的时候,她不答应。可是她越不答应,鲁庄公越想要她,低声下气地对她说:“你要是答应了,我将来一定立你为夫人。”他还对天起过誓。十十党十十孟任怕他起誓当白玩儿,就把自个儿的胳膊咬出十血来,叫他抹在他嘴上,算是对老天爷“歃血为盟”。这一对有情十人,你十爱十我怜地都满意了。过了也就有一年吧,十十党十十孟任给他生了个儿子叫公子般。鲁庄公打算立十十党十十孟任为夫人,公子般为太子。可是他母亲文姜不答应,一定要他跟齐襄公的女儿订婚,她说:“齐是个大国,咱们要是亲上加亲,往后鲁国也有个依靠。”鲁庄公只好听他十妈十的话。他跟十十党十十孟任订的盟约就算吹了。可是他那未婚妻还只是个怀抱里的小娃娃!真要打算娶她的话,还得再过十多年呐。在这空儿,十十党十十孟任虽说不是夫人,事实上也等于是夫人了。
鲁庄公第二个姨太太叫风氏,也给他生了个儿子,叫公子申。风氏知道十十党十十孟任不是夫人,公子般也不是太子,说不定公子申也能当上太子。她就找叔叔季友,求他帮忙,往后好叫公子申做国君。季友倒是大公无私的。他说:“论岁数公子般比公子申大,我可不能答应你这个。可是我一定尽力辅助公子申就是了。”风氏听了这话,也只能就这样算了。
鲁庄公有了十十党十十孟任和风氏,已经生了公子般和公子申以后,才依从了母亲文姜临终的嘱咐,正式娶齐襄公的女儿做夫人,就是以后叫哀姜的。就在那时候,十十党十十孟任病了,没有多少日子她死了。鲁庄公忘不了当初跟十十党十十孟任订的盟约,可是他以前不敢不听他母亲的话,这会儿更不敢得罪夫人哀姜,只好眼里瞧着十十党十十孟任的十十尸十十首,心里祷念着:“反正我心里把你当夫人看待就是了。”他跟没事似地把十十党十十孟任用安葬姨太太的仪式安葬了。十十党十十孟任一直到死也没当上夫人,胳膊上的血算是白流了。
鲁庄公对不起十十党十十孟任,可并不喜十爱十哀姜,就因为她是仇人的闺女,鲁庄公要打算孝顺他爹,就得甩了哀姜;要打算听他十妈十的话,就该十爱十哀姜。这可怎么办呐?鲁庄公有他自己的主意。为了孝顺母亲,他娶了哀姜;为了孝顺父亲,他不十爱十她。就这样心安理得的了。哀姜也没生过儿子。她妹妹叔姜是跟着姐姐陪嫁过来的。她倒生了个儿子,叫公子开。这么着,鲁庄公有四个媳妇儿,三个儿子。四个媳妇儿是:十十党十十孟任、风氏、夫人哀姜和叔姜。三个儿子是:公子般、公子申和公子开。夫人哀姜虽然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可是另有十爱十她的人。这位情十人长得甭提多漂亮,学问甭提多好,要比鲁庄公可强得多了。他不是外人,正是哀姜的大伯子,鲁庄公的异母哥哥公子庆父。公子庆父不但跟哀姜挺热呼,还拉上了公子叔牙,三个人成为一十十党十十,打算鲁庄公死了以后,一个做国君,一个做夫人,一个做相国。
公子般有个马夫叫犖[luo四声]。有一天,马夫犖鼻青睑肿、一瘸一拐地来见庆父,说公子般打了他,求他作主。庆父问他:“他为什么打你呀?”马夫犖半吞半吐地说出来了。原来马夫犖向公子般的未婚妻调十情,给公子般撞上了。公子般打了他三百鞭子,打得马夫犖身上一块儿好肉都没有。公子庆父就把他收留下来,叫人给他上了药,又好言好语地安慰了他。就这档子事来说,庆父断定公子般没有多大的出息。他认定公子般没有鲁庄公那么忠厚,可也不像齐襄公那么狠。马夫犖是个大力士,要用他,干么在这件事上认真呐?要不然的话,也用不着打他三百鞭子。拉出去一刀砍了,不是更干脆吗?打这儿,庆父断定公子般不够忠厚,也不够狠,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到了公元前662年(鲁庄公32年,齐桓公24年),鲁庄公在济水送齐桓公回来以后,更看出庆父没安着好心。到了八月里,鲁庄公得了重病。他打算听听兄弟季友的口气,就偷偷地对他说:“叔牙对我说,庆父很有才能,劝我立他为国君,你瞧怎么样?”季友摇了摇头,说:“您本来跟十十党十十孟任立过盟约,立她为夫人。这事根本就没办到,您已经对不住她了。怎么还要再委屈她的儿子呐?庆父跟叔牙只贪图自己的好处,不顾大局!我只能一心一意地辅助公子般。您也别着急,好好地养病吧!”鲁庄公点点头,话就说不上来了。季友一瞧他活不了啦,又怕叔牙闹出事来,就出来口头传出国君的命令,打发人把叔牙扣起来,又送药酒给他,对他说:“你喝了,还能给子孙留个地步;要不然,也许全家都得灭了。”叔牙为了要立庆父,就这么给季友药死了。那天晚上,鲁庄公死了。季友立公子般为国君。
那年冬天公子般的外祖父十十党十十氏死了。在办丧事期内,公子般住在十十党十十氏家里。庆父就叫马夫犖半夜里去刺公子般。天刚亮,马失犖一直奔进他睡的屋子。公子般吓了一大跳,问他:“你来干么?”马夫犖说:“上回你打了我三百鞭子,这回来跟你算算账!”一边说着,一边就拿刺刀刺过去。公子般连忙拿起十床十头上的宝剑,劈了过去,把马夫犖的脑袋劈下了一块。可是那把刺刀也已经刺进了公子般的胸口。两个人一块儿完了。吓得公子般手下的人你碰我撞地找季友去了。
季友一听到公子般给人害了,就知道是庆父干的。自己没有力量,只好逃到别的地方去了。庆父假装替公子般报仇,把马夫犖全家的人都杀了。哀姜就打算立大伯子庆父为国君。庆父说:“别忙!还有公子申跟公子开呐。得先叫他们上了台,才看不出破碴儿来。可是公子申岁数不小了,怕不听咱们的话,还是立公子开吧!”八岁的小孩儿公子开做了国君,就是鲁闵公。
您别瞧鲁闵公岁数小,可真够聪明的。他知道哀姜跟庆父不是玩意儿,季友可是正人君子。他请他舅舅又是诸侯的领袖齐桓公帮忙。齐桓公就帮着季友回到鲁国去做相国。公子申也挺顾全大局,同鲁闵公跟季友联在一块儿。庆父和哀姜干瞧着不敢下手。
到了鲁闵公第二年,这位大伯子和这位兄弟媳妇儿可沉不住气了,暗地里派人刺死鲁闵公。季友听见鲁闵公被刺,连夜叫醒公子申,一块儿跑了。鲁国人向来是恨庆父,佩服季友的,一听到鲁闵公被害,季友带着鲁庄公唯一活着的儿子公子申逃到别国去了,大伙儿都起来跟庆父拼命,全国罢市。庆父一瞧惹起了公愤,怕吃眼前亏,赶快逃到莒国去。夫人哀姜坐立不安,跑到邾国去了。他们俩一跑,季友就带着公子申回来,还请齐桓公来定君位。齐桓公打发大臣到鲁国去,和季友共同立公子申为国君,就是鲁僖公。
鲁僖公听了季友的话,赶快派人带了礼物到莒国去,请莒君代他惩办庆父。庆父逃到汶水。在那儿碰见了公子奚斯,求他去向季友说说,饶了他这条命。奚斯走了以后,庆父天天等着信儿。这会儿他可到了山穷水尽的田地,只指望季友让他当个老百姓,就知足了。过了几天,他听见门外有哭声。仔细一听,原来是奚斯的声音。庆父叹了一声,说:“他哭得这么难受,不来见我,我还有什么指望呐?”他就自十杀了。
季友十逼十死了庆父,就仗着齐桓公的势力把鲁国的内乱平定了。可是还留了一个不太好办的事:怎么处理逃在邾国的夫人哀姜呐?他打发人去问问齐桓公的意见。齐桓公派他手下的人叫竖刁的到邾国去,说是送哀姜回鲁国去的。走到半路,竖刁对哀姜说:“鲁国两位国君被害,都跟夫人有关。鲁国人和齐国人谁不知道哇!夫人就算回去,还有什么睑去见人呐?”哀姜仔细这么一想:鸡也飞了,蛋也打了,事情闹到这步田地,就是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劲儿了。她哭了半宵,就在驿舍里吊死了。
鲁国全仗着季友料理,把庆父一十十党十十灭了。鲁僖公封给他一座城。季友说:“我跟庆父、叔牙全是先君桓公的儿子。为了国家,我十逼十死了他们哥儿俩。现在他们还没有继承的人,我倒享受富贵,怎么对得起桓公呐?再说他们两个人全是自尽的,这跟国君定他们的罪、治死他们不一样。我想还是封他们的后代,叫老百姓知道主公不忘祖宗。”鲁僖公就立公孙敖继承庆父,称为孟孙氏;立公孙茲继承叔牙,称为叔孙氏;季友一家叫季孙氏。这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因为全是鲁桓公的子孙,所以叫“三桓”。三桓一块儿统治鲁国,势力一天比一天大,鲁国的国君反倒衰下去了。
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惩罚作乱的罪魁祸首,祸乱就不会停止。今天看到《亮剑》中赵刚政委在教育战俘时讲了这句话,把蒋介石比作庆父,说他是内战的罪魁祸首,这固然是对的。但实际上在中国,这句话更多的时候成为了斗争时置对手于死地的理由,导致很多时候原本不那么严重的斗争被无限的扩大化,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这句话的副作用了。个人觉得,这句话或者说这个故事真正最值得学十习十和借鉴的是它引申出来的更本质的道理,那就是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治标不治本。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问题,剖析问题,找到关键之处;想靠敷衍塞责将问题拖延下去迟早会造成更大的灾祸。
鲁国内乱,得利最大的实际上是季友。从中国人固有的正统观念上讲,庆父和叔牙乃至哀姜似乎是罪大恶极的。但不得不说,实际上整个事情都是鲁桓公和鲁庄公的家务事。而中国有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说谁是绝对的正确或是错误是很难的。客观的说,庆父和叔牙确实有很大的过错(暗杀国君),但更本质的讲,这是一个权力斗争的问题。君不见季友十逼十死叔牙,最后又十逼十死庆父,这就没有过错吗?某种意义上讲,叔牙的死使庆父的作乱有着更明显的自保的成分。所以说,封建社会中权利的斗争往往只能是你死我活的,这才是造成鲁国内乱悲剧的根源。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想靠这种固有的秩序一直维系一种不变的社会。这种观念直到今天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为实际上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而改变这种观念的西方的民十主的观念影响中国,不过是一百多年的事情,而且这种观念的影响还往往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才体现得更明显。中国的民十主,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并加以正视的。另外还想说一下的是,所谓的“家天下”。“家天下”如果要理解成以家的模十式治理天下(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模十式)是要出大问题的,因为它造成了亲疏有别,人的地位上的不平等,客观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总而言之,只有学会反思、懂得学十习十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句话讲的好,叫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地变化;如何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潮,如何与时俱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的课题。而思想转变可能才是解决这些课题的关键所在吧。
最后回来说句鲁国,“三桓”统治鲁国,国君没有什么实权的结果也算是开启了一种统治十十交十十替的模十式。日后的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以看做这种做法的翻版,只不过鲁国出于同宗的考虑(或者说顾虑更恰当些?)没有彻底废掉国君罢了。而这其实也印证了政权的十十交十十替有其固有的历史条件和特点这样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