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孙权、刘备由于平分荆州本来已经握手言和,却因为关羽随口说的一句话又让孙权动了杀机。
蜀方在荆州的一把手是关羽,孙权很想和这个邻居处好关系,联合抗曹。于是又打出了政治婚姻这张牌,派人到关羽处为自己儿子提亲,娶他的女儿做儿媳。关羽这个人自负自傲,毫无政治大局观,他一向看不起士大夫,也看不起孙权。很藐视地看着来使说“虎女岂能嫁犬子”,然后毫不客气地把他赶走了。这句话说得就太过分了,姑且不谈孙权曾有恩于刘备,退一万步讲,孙权也是和刘备平级的人,怎么能称“犬”呢?太自负的人总要付出代价,从近处看,他为自己挖掘了坟墓;从远处看,他为大哥刘备也准备了棺材。
孙权突然向曹操投降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孙权,但他必须先忍耐,要积蓄所有的力量给关羽以致命的一击。
公元216年,曹操再次出兵攻打孙权,双方又在濡须口对峙。以往孙权都是趾高气昂,在水上很鄙视曹操的。曹操也找不到好的办法,正在头疼,突然接到了孙权一封奇怪的信,称他要投降。身边的大臣感到莫名其妙,纷纷劝说:孙权实力根本没受损,这定是在使诈,曹公万不可相信。曹操哈哈大笑:诸君错了,孙权这次是真心的。
所有的人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啊?
原来此时刘备占了荆州、益州还不满足,正向北挺进关中,曹军抵抗不住连连后退。在荆州,关羽又是气焰嚣张。曹、孙两家发现,彼此吞掉对方已不现实,而来自蜀方的压力则渐渐让他们呼吸不畅,联手对付刘备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于是曹操很爽快地接受了孙权的请降要求。从此,孙权和曹操几乎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同时调转了枪口,瞄准刘备。
鲁肃去世吕蒙接任
公元217年,鲁肃死了。他的死是有重大意义的,标志着孙、刘两家关系的彻底破裂。鲁肃的战略重心一直没有变,那就是联刘抗曹。鲁肃在世时,有极高的威望,孙权也不愿过分驳他的面子,孙、刘中间就有缓冲带,鲁肃一死,孙权终于和刘备摊牌了。
接替鲁肃的是吕蒙,这个人一向反对和刘备结盟。当时孙权战略上有两个考虑,一是进攻徐州,一是收拾关羽。吕蒙坚定地主张收拾关羽,说:徐州是平原,即使攻下来也挡不住曹操的反扑;而打下荆州,就可以全据长江,和曹操争霸中原。
鲁肃认为关羽太强,可联合抗曹;吕蒙认为关羽太强,只有灭了他才能安心。
可见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两个成语和吕蒙有关
吕蒙是个厉害的角色,16岁的时候,他就私自跟着姐夫出去打仗,姐夫发现后,大惊,狠狠骂他也阻止不了。回来后,吕母听说很生气还要处罚他,吕蒙说:现在这样的穷日子活不下去了,出去打仗说不定获得功劳,取得富贵。
母亲又疼又爱饶恕了他。但他年龄太小,一个年长的士兵曾当面嘲笑他,吕蒙大怒,拿刀就把他杀了,然后逃走。后来被孙策看中,安排他在身边做事。
孙权做了一把手后,想把军中的年轻将领重新洗牌,淘汰一部分能力太低的人,将部队再次整合。吕蒙听说后,把值钱的物品全部赊了出去,得到的钱为部下赶制了新的服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时,看到吕蒙兵马阵容一新,行进有序,真是鹤立鸡群。孙权大悦,认定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削减他的部队,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员。此后,他跟随孙权参加过平山越、征黄祖以及赤壁大战,屡立战功,步步高升。
他原本是一个武将,孙权劝他读书学习,吕蒙推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只是要你粗略地阅读,难道你比我还要忙?
吕蒙这才开始发愤读书。日积月累,他读的书,超过了许多文臣。鲁肃是一个儒将,不太看得起他,一次正好经过吕蒙处,吕蒙口若悬河,说出了防备关羽的五条计策。鲁肃听了大惊,走到他面前,惊叹再不是“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这两句对话也成了有名的成语。
当时的形势是:刘备打下了关中,自称关中王,退还了曹操代表朝廷授的印绶,表示彻底和曹操控制的朝廷决裂。关羽为了呼应刘备,攻打曹操控制的襄阳。
孙权本来想趁机攻取合肥,但想想不对,重新定义了敌人和朋友,意识到这是全取荆州的好机会。
吕蒙就在这种形势下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