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读后感
目录
位置: > 作文 > 读后感 >

边城读后感800字

三渡边城,散终亦美

——三读《边城》有感

关于沈先生的《边城》,我完完整整看了三遍,看完每一遍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而唯一不变的,只有沈先生作品中所弥漫着的沁人心脾的泥土清香。

(一)一渡·悲剧美

看完《边城》第一遍的那个晚上,我的心里堵得慌。以至于整晚都毫无一丝睡意。这本书的背景是发生在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带,故事是关于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河街天保、傩送两兄弟间的爱情。

茶峒,小溪,溪边白色的小塔,塔下有户人家,家里是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条黄狗……看似淡得不能再淡的白描,却使整个小说变得更加厚重。

边城,这样一个平静古老祥和,且充满善与美的地方,发生的却是一场爱情的悲剧——

种种原因下,天保与傩送都爱上了翠翠,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而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爷爷也因对孙女的过度担忧,而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带着遗憾离开了。只留下翠翠一个人,久久地伫立在那白塔绿水旁远远眺望。所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可翠翠却选择用一生去守候这段飘渺的希望,去等待一个不可能的可能。虽然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却也更是令人心疼。就如同作者自己也曾说过——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雁来信无凭,路遥归梦成……翠翠也明白,“这个人永远不回来了。”她也希冀,“也许明天就回来,”令人无限感慨。

小说的结局是悲剧的,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胸口,使我喘不过气,压抑中,我好几晚都没有合眼。于是几天后,我想着从这本书中找一些别的东西来安慰自己,于是,我再一次翻开了它。

(二)二渡·人性美

再一次读边城,我不再将注意力全部放于男女主角的故事线上了,而是单纯地想“走进”这个城市,去“逛逛”,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这里。

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与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这些充满了真朴自然与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感受。

在我看来,边城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外界战乱隔绝且无论是城景或是人性,都是美丽的。从中也不难看出沈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文中,爷爷摆渡死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卖猪肉的相互推钱也是常事。小城中婚姻自由,毫无地位之别,只要儿女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个十分不在意钱的人,慷慨得很。从这一切都可以看出,边城的人们都是不功利的,善良自由与温情弥漫着整个小城。

可是后文中碾房主人的出场,使我陷入深思——这样一个与边城互相格格不入的形象为什么会被作者写入文中呢?于是带着问题,我读完了第三遍。

(三)三渡·文化美

当我又一次认真读完写一遍后,经过对书本背景的查询以及人物与情节的分析与思考,问题的答案终于渐渐浮出水面。

所谓碾房主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登场,在我看来,所代表的应该是外来文化,而外来文化入侵边城文化这一问题,或许也正是沈先生所担心的问题吧。按此思路来想,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说通了。爷爷代表的大概就是本土文化,而作者写的爷爷去世也应该是本土文化将要消失而发出的警告。而傩送的出走,也就象征着那些选择外来文化的人们。那么翠翠的去向所代表的,也就是边城的去向了。

这也说明了《边城》为何要以“等待”来做结尾,或许沈先生也在等待着“边城”与翠翠更好的出路吧……再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翠翠所象征的文化,到了今时今日,真的得到好的出路了吗?或许,得到了拯救,或许,也只留下了残骸而已。

三读《边城》,三渡边城,久久方才恍悟,散终亦美。最后,很想为沈先生写一点悼念的话,却又无从下笔,脑中回荡的也仅三个字——美永存。

相关内容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 读《边城》有感800字> 《边城》读后感700字高中> 《边城》读后感800字高中> 《边城》读后感1000字高中>

推荐阅读

读后感>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主体作文> 读后感>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风景作文>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