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伤寒说意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五·阳明经虚证/阳明入太阴证 溏泄哕噫

溏泄哕噫

明病,胃旺者,则当能食,至燥矢结塞,胃气上逆,乃呕不能食。若初传胃腑,即不能食,是虚而胃寒也。再见小便不利而手足汗出,是湿寒凝滞,不内藏而发泄于四肢也。四肢为诸之本,故虚内寒之家,手足常多冷汗。湿寒积聚,必作固瘕。固瘕者,瘕块坚固,石硬不软,湿寒凘结,日久而成。人之便后凝白寒滑成块而下者,即瘕之未固而后行者也。此其大便,必初硬后溏。以胃气虚冷,不能蒸水化气,水谷不别,合同而下,故成溏粪也。

明病,脉浮而迟,便是表热里寒,而见下利清谷者,宜四逆汤,其胃寒。(方在“太”)。若不里,而反饮冷水,以助其寒,胃气上逆,必生呕哕,若大吐大下后,虚汗出,医见其外热,或以为表证未解,复与之水,以发其汗,或以为里热未清,误以凉药攻之,土败胃逆,俱发哕噫。缘其胃中寒冷,不堪凉泻之味伐其微也。

若哕噫而见腹满,便具太之证,其前后二窍,定有不利之处。盖木主疏泄,脾土湿陷,肝木莫达,疏泄不行,故二窍不利。湿无泄路,己土郁胀,是以腹满。浊气不得下达,故冲逆而生哕噫。视其前后不利之部,通其郁塞,则湿消滞散,满减哕除矣。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