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四圣心源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四圣心源 >

卷九疮疡解

卷九疮疡解

简介

疮疡之病,因寒邪伤营,血涩气阻,积郁成热,肉腐为脓。盛则红肿而外发,盛则黑塌而内陷。其轻则疥癣之疾,其重则腹内之病。

《灵枢》义哲而无方,《金匮》法略而未备,后世外科之家,仰钻莫入,茫若其言,玉版尘封,金匮云埋。知若亚父,遭此难而身倾;贤如伯牛,遘斯疾而命殒。贤智不解其义,而况余子乎!

往年目病,悔为庸妄所误,寒泄脾。耳后壅肿,清脓如注,又几误于外科之手。游息浮扬,一缕未断,念之至今病悸,作疮疡解。

 

痈疽根原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藏,藏伤则死矣。

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俞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浅深之分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壅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及其寒化为热,壅肿痛楚,于此营卫遏闭之秋,仍宜清散于经络。至于脓血溃泆,经热外泄,营卫俱败,自非崇补气血不能复也。如其经络凝,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则更当散而暖补之,不可缓也。若夫疮疖疥癣之类,其受伤原浅,但当发表而泻卫,无事他方也。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苏叶三钱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治痈疽初起。

《金匮》: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痈疽因外感寒邪,伤其营血。营伤而裹束卫气,卫气郁阻,不得外达,故见恶寒。卫郁热发,肉腐脓化,则成痈疽。

初起经络郁遏,必当发表。表解汗出,卫郁透泄,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作脓也。若不得汗,宜重用青萍发之。表热太盛,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丹皮黄芪汤

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二钱,炙桔梗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服。

治脓成热剧,皮肉松软者。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炙桂枝三钱甘草二钱,炙当归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服。

治脓泄热退,营卫双虚者。

黄芪人参牡蛎汤

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五味一钱生姜三钱茯苓三钱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服。

治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者。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

贴仙灵膏。

仙灵膏

地黄八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黄芪二两丹皮一两桂枝一两

麻油一斤,黄丹八两,熬膏,入黄蜡、白蜡、香、没药各一两,罐收。

脓后溃烂,久不收口,洗净贴。一日一换,计日平复。

大黄牡丹汤

大黄三钱芒硝三钱冬瓜子三钱桃仁三钱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疽近肠胃,内热郁蒸者。

参芪苓桂干姜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干姜三钱丹皮二钱

煎大半杯,服。

盛内寒,及脓清热微者。

甚加附子。

仙掌丹

斑蝥八钱,去头翅,糯米炒黄用,去米。川产者良,余处不可用。四分,炒一钱,去油没药一钱,去油血竭一钱元参四分冰片五分麝香五分

研细,瓶收。

证痈疽初起,针破疮顶,点药如芥粒,外用膏药贴之,顷刻流滴黄水,半日即消。重者一日一换,一两日愈,神效。脓成无用,证不治。

瘰疬根原

瘰疬者,足少之病也。足少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不至上热。而甲木之降,由于辛金之敛,辛金之敛,缘于戊土之右转也。戊土不降,少逆行,经气壅遏,相火上炎,瘀热抟结,则瘰疬生焉。

肝胆主筋,筋脉卷屈而壅肿,故磊落历碌,顽硬而坚实也。《灵枢•经脉》:胆足少之经,是动则病口苦,心胁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挟瘿。马刀挟瘿者,足少之脉,循缺盆,挟胸膈,而走胁肋,其经弯如马刀,而瘿瘤挟生也。《金匮》:痹挟背行,苦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此以劳伤中气,戊土逆升,少经脉降路壅阻,相火郁蒸,故令病此。

病在筋而不在肉,故坚而不溃,溃而不敛,较之诸疮,最难平复。而相火升炎,上热日增,脾肾亏,下寒日剧。久而败土崩,遂伤命。非伤于血肉之溃,乃死于中气之败也。

法当培中气以降明,肺胃右行,相火下潜,甲木荣畅而归根,则疮自平矣。

芍药半夏汤

三钱芍药三钱元参三钱甘草二钱半夏三钱丹皮三钱牡蛎三钱鳖甲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上热甚者,加黄芩、地黄。血虚木燥,加首乌。肿痛,加贝母。脓成,加桔梗。

癞风根原

癞风者,风伤卫气而营郁未尽泄也。卫收敛,营发扬,风伤卫气,闭其皮,风愈泄则卫愈闭,其然也。卫闭则营血不得外发,于是郁蒸而生里热。六日经尽,营热郁发,卫不能闭,则肿透皮,而见红斑。斑发热除,则病愈矣。若卫闭不开,斑点莫出,营热内遏,脏腑蒸焚,则成死证。

风以木气而善疏泄,其卫气之闭者,风泄之也,其卫气之闭而终开者,亦风泄之也。初时感冒,经热未盛,则气闭而风不能泄。经尽之后,营热蒸发,则风泄而气不能闭,是以疹见。风有强弱之不同,气有盛衰之非一,风强而气不能闭,则斑点尽出,气盛而风不能泄,则斑点全无。

若风气相抟,势力均平,风强而外泄,气盛而内闭。风强则内气不能尽闭,气盛则外风不能尽泄,泄之不透,隐见于皮肤之内,是谓瘾疹。气之不透,泄郁而为痒。痒者谓之泄风,又曰脉风。泄风者,风之未得尽泄,而遗热于经脉之中也。泄风不愈,营热内郁,久而经络蒸,肌肉腐溃,发为痂癞,是名癞风。

肺司卫气而主皮,卫气清和,熏肤,充身,泽,若雾露之溉焉,则皮荣华。卫气郁闭,发肤失其熏泽,故肤肿而落。肺窍于鼻,宗气之所出入。宗气者,卫气之本,大气之抟而不行,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者也。卫气闭塞,则宗气蒸瘀,失其清肃,故鼻柱坏也。

大凡疫中风,发表透彻,红斑散布,毫发无郁,必无此病。

法宜泻卫郁而清营热,决腐败而生新血。经络清畅,痂癞自平矣。

紫苏丹皮地黄汤

苏叶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地黄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若不得汗,重用青萍发之,外以青萍热汤熏洗,以开汗孔。汗后用破郁行血之药,通其经络,退热清蒸之剂,清其营卫。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但凉营泻热之品,久服则脾败,当酌加姜、桂行经之药,不至内泄脾,则善矣。

痔漏根原

痔漏者,手太之病也。手之三,自手走头,足之三,自头走足。手三之走头者,清之上升也;足三之走足者,浊之下降也。足三病则上逆而不降,手三病则下陷而不升。

《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痔。五行之理,升极必降,降极必升,升则化为,降则化为。水本润下,足少以癸水而化君火者,降极则升也;火本炎上,手太以丙火而化寒水者,升极则降也。手太病则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是以小肠有热。五藏六府,病则传其所胜,以丙火而化庚金,是以移热于大肠。魄门处大肠之末,丙火传金,陷于至下之地,是以痔生于也。

然病在于二肠,而究其根原,实因于脾。《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以过饱伤脾,脾气困败,不能消磨,水谷莫化,下趋二肠,而为泄利。泄则脾与二肠俱陷,丙火陷于门,此痔病所由生也。

气统于肺,而肺气之降者,胃土之右转也;血藏于肝,而肝血之升者,脾土之左旋也。凡经络脏腑之气,皆受于肺;凡经络脏腑之血,皆受于肝。戊土一降,而诸气皆降,己土一升,则诸血皆升。脾土湿陷,则肝木下郁而血不上行,故脱失于大便。凝则为虙瘕,流则为沉痔。沉虙者,皆肝血之下陷,无二理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肾脉微涩,为不月、沉痔。血流于后,则为沉痔,血凝于前,则为不月,不月即虙瘕也。《金匮》: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痔与下重便血,皆丙火之下陷。火衰而陷者,则下重便血而不痔;火未衰而陷者,则下重便血而痔生。

要之,痔家热在魄门,而脾于小肠,无不寒湿。缘丙火不虚则不陷,陷则下热而中寒。丙火上升而化寒水者,常也,下陷而不化寒水,是以生热。陷而不升,故热在魄门而不在肠胃也。

此病一成,凡遇中气寒郁,则火陷而痔发。无论其平日,即其痔发热之时,皆其寒湿内作之会,而医工不知也。经血陷流,为熟路,岁久年深,时常滴漏,则为漏病,譬如器漏而水泄也。

茯苓石脂汤

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桂枝三钱芍药四钱干姜二钱,炒甘草二钱赤石脂三钱升麻一钱

煎大半杯,服。

治痔漏肿痛下血。

热加黄连,木燥加阿胶。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