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四圣心源白话解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四圣心源白话解 >

卷二·六气解·太阴湿土

湿土

【原文】

湿者,太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太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之发生也,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源总由于湿盛也。

【翻译】湿,太经的土气所转化的,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经以湿土主令,辛金随从土转化为湿;明经以燥金主令,戊土随从金转化为燥。己土的湿气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所以胃的燥不敌脾的湿,生病是土燥的少而土湿多。太经主上升,己土上升则癸水与乙木都上升。土之所以上升,脾的气发散生长,虚是土湿不上升,己土不上升,那么水木陷落了。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上降,那么火金上升逆行,己土不上升,那么水木下降陷落,其根源全是由于湿气旺盛。

【原文】

《子华子》:,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便赤者,木气之下陷。缘相火在水,一线根,升而化乙木。木中气,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于膀胱,五行之,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易盛而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盛则病,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助湿,泻火伐,病家无不夭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翻译】《子华子》说:,那么就生湿气。湿气,水火的中气,上湿则转化火为热,下湿则转化水为寒,但是上湿也有湿寒,下湿也有湿热。湿气旺盛湿气郁积,津液不畅通,火旺盛,湿气熏蒸产生热痰,火衰败,湿气泛滥受寒就咳嗽,这是因为湿寒在上。湿旺水郁积,膀胱不通利,火衰,流出白色或黄色黏液,火盛,梗阻滞涩而为小便浑浊色赤,这是因为湿热在下。小便黄的,土气的颜色传下来的,小便赤色的,木气的下陷。因为相火在水,一线通到根,暖上升转化乙木。木中的气,是生火的母亲,升则上达转化为火,陷则下郁积产生热。木气不通达,侵犯迫土位,以他郁积的热,传给己土,己土接受他的热,于是浸润膀胱,五行的质,生病就传递他能够制服的,是本导致这样的。气容易旺盛但气容易衰退,使用湿气持久增长但燥气持久消退。气旺盛就发病,气断绝就死亡,道理极其浅显,不是难知道的。后世人庸下愚昧,补气帮助湿气,泻火杀伐气,病人没有不冤枉早死在湿润上的,这是古今的大祸啊。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