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活着
失去的越多,越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苦难的意义不仅在于磨砺成战胜一切苦难的意志,还在于形成一种平静面对苦难的心态。你可以打败我但你不能消灭我,但当眼中的一切都接连消失,恐怕会有种生不如死的感受。《活着》诠释了苦难中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主人公福贵曾是地主的儿子,拥有百亩地产,娶了米行老板的女儿,但却因为嫖赌输光了家产,并且不珍惜爱他的妻子最终沦落到佃农,妻子被接回娘家,父亲逝世。这时的福贵已经学会珍惜,但是一切都走地太快。当他和他娘一起在田埂上互相关心,家不完整但也算温馨、贫穷但不痛苦。但是他却在去城请郎中的路上被拉去打仗,经历九死一生,结识了一位叫春生的人,最后被解放军俘虏,最终回家。可惜回家后发现母亲已经逝世,女儿因一次高烧而聋哑。随后因赌博赢了福贵家产的人在土地革命中被枪毙,若是家产没输,毙掉的就是福贵。发现自己在战场捡了一条命,又因输光家产而逃过一劫的福贵在面对种种不幸后发出感慨:“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文中的话很对,我们都不想刻意地活着,而是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然后为了让儿子上学把女儿卖走,随后女儿逃了回来,卖也是身不由己,于是福贵宁可做更多的活也不送走女儿。人都是有情感的,更何况是亲生女儿,家人在一起是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随后妻子又患上不治之症,行动不便,不能干农活。随后遇到了饥荒,妻子靠父亲米行的关系带了一小带米,全家渡过了难关。但命运似乎就像是一场悲剧,县长的老婆生孩子大出血,福贵的儿子献血却被无良的医生差不多把血抽干了,而导致儿子死的那位县长竟然是打仗时认识的春生。妻子的不治之症也愈发严重,万幸她挺过了难关,随后聋哑女儿嫁给了一位收入不错的偏头搬运工。而随后的文革让春生县长生不如死最后自尽。或许是在福贵身边的一时走运的人都提前离去,或许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无论生活多么不幸,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明白这个道理再早都不算早,再迟也不算迟。
而悲剧仍在继续,女儿生出了孙子却因难产而死。随后妻子也在幸福中死去,他唯一的依靠就是女婿和孙子。可是女婿在不久后因为工作事故而丧生,最后孙子也因为吃撑而死,福贵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而活着的意志,宁静的心态是他身上不能剥夺的东西。或许,到最后最大的幸福就是活着,不为别的,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因为无论多么不幸,世界依旧美好,即使再不幸,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或许最美好的是就是幸福地活,然后在幸福中死。
书中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而作为局外人,又有多少人感同身受,若是真的经历那样的磨难,恐怕没有多少人依旧像福贵那样淡淡说出来,冷静理智地叙述。
即使在苦难中,也要坚持活着,因为生命的光辉永不磨灭。
即使在苦难中,也要看淡得失,珍惜当下,因为要幸福地活,然后在幸福中死。